6月16日,武汉学院转设后的**个毕业典礼上。
陈一丹身着学士服、头戴学士帽,为毕业生们正冠拨苏后侃侃而谈。典礼结束后,他径直走下主席台,和学生们一起抛起学士帽,笑容可掬地向他们发出毕业后的邀约:等你们再回来时,武汉学院已搬进新校区,未来还会成为“二本”,甚至“一本”高校。
陈一丹的邀约部分会马上实现,今年9月,武汉学院将迁至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畔,这里45万平方米校园的建设是他个人投资20亿元中的一部分。陈一丹向长江商报记者证实,20亿投资属于他的个人行为,且学校性质为公益性,利润所得将全部用于学校发展,不排除后期还会追加投入。
6年前已开始投资
陈一丹,腾讯的创始人之一,早在2006年他仍在腾讯时,就有人去找他,说明了武汉学院投资的这一项目。
“当时我没有丝毫兴趣,因为正专注在互联网项目上。”陈一丹坦言,虽然那时已经开始做公益,但目光尚未投向教育界。可当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的董事长龙峰十分坚持,过了段时间,他又向陈一丹伸出了橄榄枝,**只需要投资,不用管运作。真正让他动心的是,如果有收益,他的那部分可以继续投入到办学,纯属公益性质,于是陈一丹迈出了投资人的**步。
陈一丹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到了2009 年,这个仍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立学院的学校**被他收购,他也成为**的投资举办人。那时候,陈一丹想过将来走民办之路,没想到这条路一走就是6年。今年5月28日,湖北省**正式发文批准转设,这意味着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维持现状;二是加**资和校园投入,进行**的教育改革,让武汉学院开始尝试走一条转变为实力强大的民办大学之路。陈一丹选择了后者。
“坦白地说,算出来的投资数字让我有些吃惊。”陈一丹回想起决定投资的那个晚上,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投资给这个学校?答案是,推动教育改革。这就是他的初心,“虽然 20亿元这个数字*大,但也许10年20年后,改革真的取得了成果,真能培养出一批符合先进教育理念的学生,那就太值得了。”
企业大佬应邀授课
为了能顺利投入这笔*,陈一丹注册成立了武汉一丹教科文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学校的举办方。陈一丹向长江商报记者证实,*期的20亿元投资是个人的,主要用于校园建设和师资投入。新校园位于黄家湖畔,今年9月老校区的师生将陆续搬到新校区,今年新入学的大一新生也将直接入住新校园,新校园的总设计师来头不小,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总设计师何镜堂,他打造了这所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现代中式校园,至少可容纳15000名学生。
“新校园应该是中国*美的民办大学吧。”陈一丹这样给新校区定位,他说在香港找设计师设计了新校徽,确定梅花鹿和丹桂为吉祥物和校树,敏捷活跃的梅花鹿指学生富有创意,敏而好学,丹桂象征着“桂冠”,激励学生志存高远,追求**,“这就是我想要的价值观,启知敏行,卓见未来。”这一价值观,也成为6月16日陈一丹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核心内容。
陈一丹说,还有2000万元投资用于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图书购置上,藏书将达100万册,同时在图书馆内设立典籍库,涵盖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此外,他个人拿出1000万元作为奖学金,将分10年下发,每个学生*多可获得5万元奖学金。
另一部分较大的投入则在师资方面,经过多次讨论,新的武汉学院定位在“**化应用型专业大学”,要走这条路就必须有强大的师资,目前确定的会计、腾讯**班、物联网等专业都需要专业领域的人来讲课,如搜狗的CEO王小川、港中旅酒店董事长许慕韩、百步亭集团总裁王波、腾讯人力资源副总陈双华等,他们不能搞一次讲座就走了,而是要把整个课程讲下去,还要“包”学生的实习。
盈利为循环投入办学
虽然20亿元看起来金额*大,但陈一丹并不希望自己的标签是“金主”。“我不是‘金主’,我也不是教育家,是办学人。”陈一丹做公益教育已不是一两年的时间,而这也一直是他的梦想。投资有风险,也可能会失败,更可能会继续追加。那么,20亿元投进去了,陈一丹还有什么打算?
陈一丹说,20亿元确实只能叫做*期投入。在武汉学院转设之前,他对投资效果还是满意的,这所学校的运作和风气都是让他决定投入20亿元的理由之一。他认为,学校的运作绝不仅仅是投资的问题,必须良性运转起来,早在转设以前,他就与教育部门达成一致,学校赚到的*必须投入学校再建设,公益性质是白纸黑字在《办学许可证》上确定下来的,想要学校生存下去,并且真正成为一所成功的民办高校,*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但也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陈一丹介绍,一般来说非营利性高校的收入主要有四块,*先是学费,不可能无限制涨价,这一块的收入与办学成本相比是杯水车薪;第二块是募捐文化,这是国外很流行的做法,比如优秀校友捐款等;第三块是研究经费,也就是从社会和**得到的经费,这与公立重点大学相比是有劣势的;*后是国家对民办学校的少量资金支持。这么一算,“收入”确实堪忧,所以只有依靠学校自身发展壮大,才能吸引到更多生源,同时也能让更多企业家看到这种新的办学模式,从而吸引更多投资和募捐。
“如果需要再次追加投入,我不排除继续投资。”陈一丹说,他更希望这次教育改革的破冰意义能让更多优秀的企业家看到,中国也可以有优秀的民办大学,从而放下商业竞争,投入更多资金到公益性民办大学,未来中国就能有更多实力强大的民办大学。
陈一丹一直强调自己并不是教育家,因此他通过全球猎头公司从100多人里甄选了原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林倩丽教授来武汉学院当校监,他认为林倩丽35年的教学实践和与**化接轨的教育理念,能够执掌武汉学院来进行这次深入的教育改革。
下一步,武汉学院会迎来架构的全面调整,考核制度的颠覆性变革。
◎专访
陈一丹:学校要成为二本、一本
6月16日,面对长江商报记者的专访,对于武汉学院的前景,陈一丹的言语显得异常坚定,“学校将成为‘二本’,甚至‘一本’高校。”
值得期待的是,不久的将来,告别了重点大学捆绑的*立学院们,可以通过吸纳全球资源,汇企业和学校之力建造出中国**所“斯坦福”。而陈一丹的武汉学院,恰逢其时,正朝此路迈进。
长江商报:作为一家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未来的资金和投入需求如何解决?
陈一丹:未来要靠良性运转,实现自我循环。按照国内外的经验,非营利性高校一般有几块收入,一个是学费,这远远不够;一个是募捐文化,校友捐款之类的;一个是它本身产出的研究费用,也就是从社会、**得到的研究经费;另外,我们国家对民办学校还有一些少量资金的政策支持。
长江商报:您对这所学校有什么期望?
陈一丹:私立学校起步晚、底子薄、起点低,现在我们才是“三本”,未来的路,要走上“二本”、“一本”,学校将来还有培养研究生、培养博士生的梦想,这样一路发展下去。这当然需要时间,但我们会按照这条路径和教育规律,一步步走下去。
长江商报:您此前提到武汉学院的办学特色,比如强调学校与社会的融合,具体会怎么做?
陈一丹:我们在办学之初,对于学校走哪一条路,研究型还是应用型,做了一些考虑。不是说研究型就高大上,应用型就很低端低档次,不是这样的。我们现在觉得,这所学校想要走的是,**化应用型大学的道路。
长江商报:为什么考虑从香港请林倩丽教授来任校监?
陈一丹:她给我留下了三点印象很深刻。**个是她很专业,是一个**化的教育专家,对国内外教育的历程和管理都有丰富的经验,她有这个能力和资质。第二个,她是一个有教育情怀和理想的人,她很希望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办上去,这点非常重要。第三点,她是一个很坦诚的人,讲话很直,她在香港职业生涯也经历了很多风雨,**次见面她就主动跟我聊到她自己的经历,既说明她坦诚的性格,也说明她非常珍惜自身的荣誉。专业能力、有理想、坦诚,这三点印象让我觉得她是可能的领军人选。我们接下来又见了几次面,更深入地交谈,学校董事会也和她作了深入的交流,*后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