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特产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代言词,更多的是含着文化历史,见证着一代一代劳动人民辛勤的成果,再由时间慢慢地在民间被传诵下来,便形成当地**的特产,说到的人往往记不起怎么就成了一个地方的代言词了,只知道这个特产有句俗语,很有一番趣味。
若是按着字面意思来理解,是不是觉得连狗不喜欢的包子能好吃吗!恰恰相反,此包子不仅是天津人喜欢吃,来到天津的人都想要买来品尝,品尝过这个包子后还会念念不忘。
狗不理包子这个名字之所以得来,是因在清咸丰年间,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乳名被取“狗子”,十四岁去天津学艺,做出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由于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和客人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
其实还有一种说法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乌拉草是因为过去贫穷百姓冬季时把乌拉草填在鞋子里以**脚不被冻坏,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乌拉草也就用得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