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歌”在各地又有“跳歌”、“踏歌”、“跳乐”、“跳月”、“跳笙”、“跳鼓”、“跳锣”、“跳脚”、“对脚”、“左脚”、“叠脚”、“跺脚”、“辗歌”、“纵歌”、“打跳”、“打转”等十多个名称。这些名称之所以都可统称为“打歌”,其情况有三种:1.本民族自古以来就自称这种艺术形式为“打歌”,而很少再用其他名称。
如“彝族打歌”、洱源西山“白族打歌”、碧江“勒墨人打歌”等。2.本民族对这种艺术形式有几种不同的名称与“打歌”混用,意义都相同。如牟定彝族的“左脚”,当地彝族也称之为“打歌”、“跳歌”等。3.本民族原来并不称为“打歌”,由于其他民族长期称其为“打歌”,本民族也认可或接受了这种名称。如彝族地区的“跳乐”、“跳笙”,后来也称为“打歌”了。
关于“打歌”的名称问题,有些地区还存在自称、别称、他称的问题,而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其自称、别称、他称的情况又十分不一样,这也是值得注意的。“打歌”的多种名称中,有些产生于对“打歌”时动作的描述,如“跺脚”、“叠脚”、“纵歌”、“踏歌”、“跳歌”、“打转”等,另有一些则产生于“打歌”时的环境、气氛或使用乐器,如“跳月”、“跳乐”、“跳笙(吹着笙跳)、“跳锣”(敲着锣跳)等。而“左脚”,则是由于这种歌舞的每一套动作开始多先出左脚,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