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喜:亿万富翁靠1400元创业的传奇

2015-07-06来源 : 互联网

如今,与他同时代致富的**们要么早已退出“一线”,要么已经风光**,逐渐淡出公众视线的时候,他依然作为江西的**富商被人津津乐道。

他就是张果喜,一个仅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人,却成为****个获得小行星命名荣誉的企业家;一个靠1400元下海的人,却多次跻身《福布斯》中国**榜;一个凭借“雕虫小技”的木匠,却完成了从雕刻艺术到雕刻人生的转变。

**次创业:

“要吃饭的跟我来!”

每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不同寻常的创业故事。作为中国*早吃“螃蟹”的创业者之一,张果喜的创业历程长达30多年。见证了国家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全过程,他的创业经历,可以说是“浓缩版”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史。

1952年7月,张果喜出生在江西余江,1973年,还是一个小木匠的他靠一只樟木箱和变卖祖房的1400元*开始了**次创业。

“要吃饭的跟我来!”1973年9月,眼看着邓埠镇农具修造所摇摇欲坠、濒临倒闭,年仅20岁、身为车间主任的张果喜以这样简单质朴而富有锐气的话语,鼓动了21个同事,跟随他开始创业。他跑回乡下把祖屋卖掉,用所得的1400元开办了余江工艺雕刻厂。

但当时张果喜心里很清楚,只靠卖自己家产凑的这点*是发不了几次工资的,木器厂要生存必须要找到能**的活儿。然而,仅靠附近农村即便找到一点活,又能*几个*呢?在反复思考后,张果喜想到了上海,而之所以能够想到这个大都市,是因为在邓家埠时他经常和“上海知青”聊天,并知道了上海是“大世界”,那里或许可以找到活做。于是,他带了200元*和三个伙伴“闯上海”。

到了上海后,张果喜他们先来到了上海手工业管理局,在经过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他说出了想在上海找活干的心事。工作人员听完后,热情地把他们介绍到了上海雕刻艺术厂参观学习。

到厂之后,他们在陈列样品室里看到了一种樟木雕花的套箱,由两个或三个大小不一的箱子组合而成,每个箱子都是单独的工艺品,套在一起又天衣无缝;箱子的四沿堆花叠朵,外壁层层相映着龙凤梅竹,十分精美。

张果喜问管理员,这套箱价格是多少?回答是200元。张果喜以为自己听错了,便又问了一遍,回答仍然是200元。此时的张果喜又惊又喜,200元啊,他们4个人千里迢迢来上海,全部盘缠也不过200元呀!

于是,张果喜决定要把这个手艺带回余江。他们4人分工,一人拜一个师傅,一人学几道工序,就是死记硬背也要把这个产品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技巧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就这样苦学了7天。

就在回到余江的当天夜里,他就召开全厂职工大会,决定做雕花套箱。第二天,他把全厂的零木碎料全部清理出来,分成三十几堆,全厂职工每人一堆,让大家照着他从上海带回来的样品花鸟去练雕刻。

然后,他又把工人带到有“木雕之乡”美称的浙江省东阳县学习,还将个别老师傅请到余江来传授绝活。套箱需要上等的樟木,余江县城连樟树都很难找到,他又带领职工到远离县城的山区去采购。在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努力后,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张果喜生产了**只樟木箱。

那时候,江西没有外贸,出口产品都要通过上海进出口公司,所以他们把制作的**只樟木箱送到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由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送给广交会。结果**次交易会上就订了20套樟木箱。这20套樟木箱让他们*了一万多块*,同时还使他们了解到了客户对他们产品的要求。根据客户需求生产雕木箱,一下子产品的销路就打开了。

标签: 张果喜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