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云南——王炽

2015-06-01来源 : 互联网

王炽(1836—1903),字兴斋,云南弥勒县虹溪人。年轻时斗殴杀死表兄姜庚逃至四川重庆,与旅渝滇商合营“天顺祥”商号,来往川滇互贸。随后又与席茂之在昆明合资开设“同庆丰”商号。数年经营,成为滇中富商。英国《****》曾对**来世界*富有的人进行统计,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炽。而且,他是**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国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品红顶商人。民间称为“*王”。

王炽“幼而颖异”,但由于父兄早逝,家计甚窘,少年的王炽不得不放弃读书,拿着母亲变卖*饰和衣物凑得的20两银子,出门学做生意。他从家乡弥勒虹溪购土布挑到竹园、盘溪贩卖,又把那里的红糖购回销售。凭着勤劳和机敏,王炽不久就积攒得百多两银子。于是,他扩大经营范围,组织马帮,往返贩运土杂百货于临安(今建水)府属各县和泸西、师宗、丘北之间。在王炽20岁时,他已在滇南一带小有名气。

清朝同*初年,王炽避祸重庆。见重庆商业繁盛,又居水陆交通要冲,宜在此设庄贸易,于是,租得临街房屋一间,正式挂出“天顺祥”商号。王炽成为清末*商的历程,有着无可避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勇于拼搏创新,是王炽能够在众多经商者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

王炽归葬故里,墓地选在连绵千里的乌蒙山这条*龙的上嘴唇上,气势超过昆明圆通山上的云南都督唐继尧墓。

1836年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幼年丧父,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依靠母亲纺织为生。成年刚至时因不满乡王炽霸欺人,失手打死恶人出走,用母亲卖掉陪嫁玉镯的10两银子做本*经商,从赶马帮贩运开始,经历艰险,苦钻商道,以过人的胆识与诚信打破当地商贾设置的重重阻碍和官府的地方保护,开设并发展了**的“天顺祥”商号,促进了川、黔、滇三地的商务往来和商品流通。

时清朝廷唐桐巡视川东,劝王开汇号并代办盐运。王即与席茂之分伙*营,在全国西南、东南各大要埠设分号,专营存放汇兑业务。清同*十一年(1872),王在昆明主持“同庆丰”商号,并设“兴文公当”兼营房地产,修建昆明同仁街,在弥勒、宜良等地广置田产,年收租息千余石。经20年经营“天顺祥”、“同庆丰”商号,资金雄厚,号称“南邦之雄”,驰名省内外。

光绪九年(1883),法国侵略越南,朝廷诏命提督鲍超会同云南巡抚岑毓英统兵援越抗法,时军费紧缺,王垫支银60万两。战后,岑、鲍班师回国,遣散兵勇又需军费,王又垫银相助。岑、鲍甚为感激,岑赐“急公好义”、鲍赐“义重指国”匾额以旌表。后经岑保奏赐王四品道员职称,恩赏荣禄大夫二品顶戴,封典三代一品。

十三年唐炯调任云南矿务督办大臣,派王为矿务公司总办。王为筹办云南铜、锡矿业,先后垫支开发基金银10万两。王在办矿业中大获其利,成为“富甲全滇”的企业家。王既善运谋致富,也用财有方。他曾捐银兴建弥勒境内盘江铁索桥两座,捐银

1513两重修广西直隶州(今沪西县)城孔庙,出资修筑虹溪街道,铺设昆明城至碧鸡关石板路,在昆明建盖弥勒会馆,划拨“兴文公当”资金馈赠本省举人赴京会试费用。二十六年,陕西、山西两省大旱,王捐银2万两赈恤,获朝廷旌表。

于二十九年病故,归葬虹溪烟子寨。病故后,其子鸿图继父经营“同庆丰”、“天顺祥”商号。光绪三十二年任**届云南商务总会协理。宣统元年(1909)继任二届商务总会总理,次年倡办昆明耀龙电灯公司,**3年(1914)参与开办昆明自来水公司,其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当时曾称雄云南商界。

王炽的故乡在弥勒县的虹溪镇,与白龙洞接壤,同时还有保存完好的三代一品诰封石碑坊。(三代一品封典坊位于弥勒县虹溪镇东门街中段。石牌坊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系青石建造,东西向,占地王炽64平方米。石牌坊通高40米,宽6米,三重檐四柱三间,柱脚石墩有八个石狮子相对而立。牌坊坊头正中有一块镂空的石龙盘抱的直匾,上书“圣旨旌表”,下面横书“三代一品封典”的石匾。坊台基东西两面各有垂带式踏道七级,两边直柱上有三副对联。三代一品封典坊系虹溪王炽请通海名匠建造,王炽是当时云南富商之一,曾捐*资效忠清廷,故受清廷敕封。王炽对地方也曾有过一些善举,有“乐善好施”的乡评。石坊雕琢精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83年公布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州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 美丽云南 王炽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