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凤庆大力发展林果产业

2015-04-07来源 : 互联网

临近中秋,驱车从凤庆县城前往海拔2000多米的大寺乡岔河村。一路上清新空气扑鼻而来,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旁,树木枝繁叶茂。在郁郁葱葱的核桃树掩映下,位于半山腰上的岔河村显得格外秀丽,红瓦白墙的岔河村民居成了山林里的一道靓丽风景。

岔河村地处凤庆县城西北,境内海拔在1700米至2400米之间,是一个典型的以林业经营为主的山区农业村。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共有745户人家3208人,其中农业人口有2990人,核桃和茶叶是村里的两大支柱。

“庄稼一落脚,样样都有着落,只为地里有粮心中不慌。”村总支书记李永明对岔河村原来的种植模式记忆犹新。由于地形坡度大,长期开荒种地导致土壤养分流失严重,玉米、小麦单产量低,一年下来,收成只有30%。粮食要靠山、放牧要靠山,烧柴还是要靠山,生活条件没有改善,生态环境恶化却越来越严重。

“国家林业政策的实施成了岔河村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李永明说,2003年,随着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荒山造林相关政策的实施,岔河村开始调整种植结构,转变发展模式。2009年,岔河村依托中低产林改造政策,开始实施核桃大苗移植,进一步巩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

按照县、乡党委、**“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精益求精做优产业、见缝插针做大产业”的要求,岔河村依托退耕还林、干果基地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低效林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大力推进以核桃、茶叶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

为实现林业产业效益*大化,岔河村建立了村、组干部包片、包组、包户抓核桃产业建设的制度,将管护责任和措施落实到地块,落实到每一棵树。同时,大胆探索林茶模式和“林、粮、饲、畜、沼”一体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在核桃树下发展周期短、***的茶叶、粮食、饲料等产业,促进畜牧业发展,建成647口沼气池,实现林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良性循环,达到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效果。

荒山荒坡绿起来,生态环境好起来,以核桃和茶叶为代表的林产业成了岔河村的支柱产业。目前,全村共建成特色经济林25929亩,人均拥有面积超过8亩,其中,核桃12579亩,茶叶5850亩,红花油茶5100亩,其他经济林2400亩。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